自我的距离
【导读】这种情况不是要在精神的调整和重建中找出路,而是要补上承担的一课,现实的承担可以卸下许多无益的精神重担。承担着的现实形成一种真实的参照.
上次聊天的时候你说抓住了我的语病了。其实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常常在一个很基本的意思上再三犹疑反复雕琢,我是说就是在这样聊天的时候。我要提炼些什么还是掩饰些什么,我并不清楚。大约语病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心病,想要尽量完整而又不至生硬地把它呈示出来,也便有了语病。心病,大概可以由一两个精神困境而起,但由来已久,也就不再围绕着一两个具体矛盾,而是深入整个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中了。
有时我表现得过于自负,那晚我对她的问题侃侃而谈,什么外在因素ABCD的干扰全不在话下,强健的心理机制具有包容同化外在因素ABCD的能力而不受它们的直接影响,任何影响一定是间接的、经过心理机制中转即在心理机制中经历了长期酝酿的……但细一想来,对外在因素ABCD我又何尝不是在意到了恐惧,否则又何至于固守着孤独的自我世界,怎敢说这仅是一种价值体认,而不也是出于隐秘的自我保护和防范?并且,坦白说来,心理机制这个中转站确乎过滤掉了ABCD对我的直接影响,但ABCD却可使心理机制本身陷于矛盾颠覆并因此而常常需要重估和澄清,这本身是一场场艰难的心理拉锯战,我又实在轻松了多少?
在书店里随意翻翻书,看到一册书封底上的一段话,尤其一段话中的那么几个字让我慨叹良久。还是周国平说得好,隔开一个距离来看,这简单一句话我想已道出了本体自我的深意。隔开一个距离,真好,不是要你把本体自我变成一个包袱让现象自我背着,那样的本体自我成了生活的累赘,宁肯不要,也不是要你把本体自我变成从现象自我中划出来用于计划盘算的地盘,为现象自我的际遇瞻前顾后战战兢兢,那样不管给自己留了怎样清净安宁的心理空间,终究还是与现象自我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并没有隔开一个距离,没有这样一个距离在,不能真正体验到孤独中的大安宁。
如果找一个词来概括它们的特质,那么与现象自我对应的是承担,与本体自我对应的是虔诚。不可错位,一错位便又扭曲,而深入整个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中的心病也可能正是根源于这种扭曲。一当错位,现象自我对应于虔诚,安分克己自然不错,却容易流于保守中庸,形成一种谨小慎微的精神格局,精于计划盘算,畏于稍为偏离常轨的自我突破,每走一步都要费尽心机的考量,自然难以担当生活的大手笔和人生的大气象;而当本体自我对应于承担,也就把现实的分量统统转化为思虑的计较,现实中的无力担当沉淀为一副精神的重担,力图在精神的建构中消磨现实的艰涩,结果导致自我的委顿。
这种情况不是要在精神的调整和重建中找出路,而是要补上承担的一课,现实的承担可以卸下许多无益的精神重担。承担着的现实形成一种真实的参照,隔开一个距离来看,要以此为基点,才是可能的。这样的现象自我没有理由不是富于活力的,尽管这种活力也完全可以表现在理论的思考与探索中,表现在孤独的悬想与感受中,却无论如何不该成为自我的抵牾、精神的困境、生活的囚笼。
因有这样一种距离在,生活才不仅是深邃的,而且是立体的,不仅是精巧的,而且是大气的,生活才可能不仅承载着思辩的张力,而且充满了栖居的诗意。
癫痫病是什么样的癫痫病会不会传染治疗癫痫用什么好